“企業發展不是越快越好,企業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我寧可增長慢一點,但要守得長久一點,老老實實做一些自己看得懂、摸得清的業務。”
11月6日,上交所主板迎來一個新面孔——大明電子(603376)。
(相關資料圖)
大明電子成立于1989年,總部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目前主要從事汽車車身電子電器控制系統研發、生產和銷售。成立30多年來,大明電子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并積極擁抱新能源汽車的浪潮。面對汽車智能化的趨勢,公司又順應潮流,及時調整業務方向。如今,站在上市的新起點,大明電子又將如何提升競爭力?
大明電子上市前夕,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了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周明明,聽他講述企業成長的故事,以及對未來發展的理性思考。“企業發展不是越快越好,企業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我寧可增長慢一點,但要守得長久一點,老老實實做一些自己看得懂、摸得清的業務。”周明明說。
抓住機遇 邁入汽車電子賽道
20世紀80年代末,溫州民營經濟活躍,處處彌漫著敢拼敢闖的創業氣息,周明明也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從工廠討來電視開關樣品,給全國各地的電視機企業郵寄推銷。但幾年過去,他沒接到什么像樣的訂單。1989年,周明明成立了大明電子的前身華夏無線電廠,正式從事電視機電源開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轉機出現在1990年,重慶716廠的工程師看中了周明明寄去的電視機開關,下了一筆4萬個開關的訂單,讓周明明一口氣賺到10萬元。
憑借在電源開關領域的經驗積累,周明明轉向汽車零部件領域,開發出車載收放機音量電位器。“當時這類產品全靠進口,我們做的電位器成本三四元錢,能賣到十幾元,利潤很高。”這一轉型,也奠定了大明電子的根基。
周明明是幸運的。就在大明電子開啟轉型后不久,為確保行車安全,國家開始要求所有新車安裝后霧燈。長安鈴木的日本供應商要三個月工期才能交貨,車企等不及,就找到了周明明。“他們問我,一個月內能不能做出后霧燈開關。我看了樣品的結構,覺得不復雜,就答應了。”周明明說。
于是,周明明帶領團隊日夜攻關,在25天內做出了樣品。“長安鈴木看到樣品后非常震驚,甚至懷疑我們偷了圖紙。但拆開一看,內部結構完全是我們自主設計的。”周明明說,就這樣,大明電子憑借高效率與高質量,一舉拿下長安鈴木的訂單。
經過30余年發展,如今的大明電子已經成為國內主要的汽車車身電子電器控制系統供應商之一。公司長期同步參與整車廠商配套零部件的開發工作,與長安汽車、上汽集團(600104)、一汽集團、比亞迪(002594)、吉利汽車等國內主要自主品牌整車廠商,以及長安馬自達、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合資整車廠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并已成功進入福特汽車、豐田汽車、斯堪尼亞等知名外資品牌供應鏈體系。
深耕技術 迎接行業新風口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明電子在技術創新上有著深厚的積累。
“以前做產品靠檢驗,100個里面只檢驗出1個次品就算合格;后來靠制造,用工藝保證產品的一致性;現在做產品靠設計和技術,有了核心的設計能力,產品想做壞都難。”周明明說,目前公司已經擁有包含數千個設計參數的數據庫,為產品研發生產提供支撐。
截至目前,大明電子擁有166項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16項。圍繞產線設計、模具開發、結構設計、制造工藝、算法開發和智能應用等方面,大明電子持續開展自主研發,公司的產品線也從簡單的開關,拓展到駕駛輔助系統、座艙中控系統、智能光電系統、門窗控制系統、座椅調節系統等。
面對汽車智能化帶來的物理按鍵減少趨勢,周明明顯得很從容:“我們三年前就開始布局新業務,氛圍燈、智能門把手等新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增長,完全可以彌補傳統產品的市場縮減。”公司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產品已經成熟應用于比亞迪仰望、王朝和海洋系列車型,上汽榮威、一汽紅旗、AITO問界、深藍、阿維塔等品牌多款新能源車型。此外,公司不斷開展行業前沿技術調研。
目前,公司正在從事的主要研發項目包括多功能觸摸室內頂燈總成、多功能的座椅調節總成、新能源觸摸式車窗控制總成、新能源車用智能方向盤、智能氛圍燈、智能外飾燈等。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大明電子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我們在泰國租了廠房,先試水,做得好就擴張,做不好就收手。”周明明介紹稱,泰國聚集了豐田汽車、本田汽車、比亞迪等十幾家車企,是東南亞重要的汽車產業聚集地,目前公司的泰國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中。
從容布局 穩健前行
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電子行業,大明電子有一套獨特的生存法則——不賺最后一個銅板。“企業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健康越好。有的車企拖欠貨款或壓價,我們就不擠進去,寧可沒有新訂單,也不能被拖死。”周明明直言不諱,“我們現在主動放棄了很多低毛利訂單。做企業我們先是選客戶,然后是選產品。發展不健康的客戶,再大的訂單我們也不做;利潤率低、要被淘汰的產品,我們也不做。”
這種穩健的經營理念,讓大明電子在行業波動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業績表現。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從17.13億元增長至27.27億元,歸母凈利潤從1.51億元增長至2.82億元。
對于上市后的發展,周明明依然堅持他的“慢增長”理念。“營收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長15%到20%,我認為是比較合理的速度。”他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在高位更難守。我寧可增長慢一點,但要守得長久一點。”
根據招股書,大明電子本次擬募集資金約4億元,主要用于重慶生產基地二期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263.70萬套車身電子電器控制系統的生產能力。通過相關項目建設,公司擬新建生產車間及配套設施,優化生產布局,同時,購置高速注塑機、SMT貼片機等先進設備,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在周明明看來,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后就不再屬于個人,而是屬于社會。“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讓企業健康長久地發展,如何讓5000多名員工有穩定的工作。”周明明說,未來三年,公司將通過生產技術工藝改造升級、模具研發能力提升等措施,實現生產效率提升和產品質量升級,同時積極開發新客戶,完善經營管理體系。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